行业动态
云南国家权威报告首公开,建议取消分布式行政障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发布了一个报告《中国可再生能源展望2018》。今天,这份报告正式对外公开了!内容很长,值得收藏!
继续给大家划重点:
1、2020年后光伏与风电增长迅速,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约80-160 GW/年;
2、到2050年,风能和太阳能成为我国能源系统的主力。
3、低碳是未来能源系统的必然选择,建议禁止新建燃煤发电厂;深入推行清洁供暖,大幅提高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
4、建议消除分布式发电以及风电的行政障碍,逐步取消可再生能源补贴,避免过度投资。
以下是正文节选:
一、主要发现
1、化石能源将于2020年达峰
中国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将在2020年达峰,2035年之前稳步下降(图1)。煤炭在发电和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比例持续缩减。工业与交通部门的电气化水平显著上升,减缓了中国对油品进口的依赖。由于未来可再生能源经济性全面赶超化石能源,中国并不需要将天然气作为煤与可再生能源之间的过渡性能源。
2、2020年后光伏与风电增长迅速
随着发电经济性的提高,下个10年中国将迎来光伏与风电大规模建设高峰。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约80-160 GW/年,新增风电装机约70-140 GW/年(图2)。到2050年,风能和太阳能成为我国能源系统的主力。
二、主要建议
根据绿色转型的长期战略,提出政策建议和制度框架如下:
1、严格推行减煤措施
包括禁止新建燃煤发电厂;加快加强工业再电气化,深入推行清洁供暖,大幅提高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实施有效的碳价政策;引导资源型省份逐步摆脱煤炭依赖,并助其实现能源与经济的转型升级。
2、为可再生能源创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健全政府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出台综合、全面、协调的财政政策,推行规范完善的电力市场,为可再生能源参与市场竞争移除障碍。
3、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
党的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将其作为2050年奋斗目标之一,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各方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电力体制改革需确保现有市场主体作为主力军推进可再生能源;各级电网公司需制定计划确保完全消纳波动性电源;地方政府需进一步提高参与能源转型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主导和监管作用。
三、2050 年美丽中国的能源系统
1、面向2050年能源转型的两种情境
未了更好的理解从现在到2035年间能源转型动态,首先需要清晰勾勒2050年能源系统的预期前景。
CREO 2018分析了两种能源发展情景。既定政策情景以完全实现十三五规划和十九大报告中的相关能源目标为预期,展现了坚决执行现有政策时的能源发展预测。低于2 °C情景则更进一步,以达到《巴黎协议》的碳约束为蓝图远景,回溯倒逼所需的能源发展路径。
通过对两种情景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很容易识别出现有政策到实现巴黎协定的差距,同时也方便设计加速弥合差距的目标方案和政策措施。
2、能源消费总量下降,能源效率提高
在低于2 °C情景中,未来中国终端能源需求的变化主要有三大驱动因素:产业经济结构调整,能效水平的大幅提升,工业与交通领域的电能替代。2050年的终端能源需求较如今略低,化石能源消费大幅缩减,电力消费显著上升(图3)。
终端部门间能源消费的发展历程各异。作为国民经济主体和能源消耗最大的部门,工业在2050年的能源需求将大幅下降;交通与建筑部门的能源需求略微提高(图4)。
3、可再生能源成为一次能源主体
低于2 °C情景中预测2050年中国一次能源需求(TPED)比2017年大幅降低。可再生能源将成为一次能源消费中的主体能源,煤炭在能源结构中降至从属地位。较之风电与光电,天然气能源价格较高,因此在长期能源系统中所占分量较低。风能(44%)和太阳能(27%)将主导2050年可再生能源的供应,届时非化石能源的总体比例将达到70%(图5) 。
能源系统的核心将从燃煤过渡到电力。 低于2 °C情景中,终端部门的电气化率将从2017 年的24%提至2050年的53%;2050年全社会电力生产量较2017年将翻倍。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炭成为供电主力。
四、能源转型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
1、煤炭与石油的消费锐减
低于2 °C 情景中,煤炭消费在2020 年以后将急速下降,与之相伴的是可再生能源将的大规模开发(图6)。由于电动汽车的大范围推广,尽管未来汽车保有量继续增加,石油消费还是保持下降。
2、光伏与风电在21 世纪20 年代得到大规模开发
未来可再生能源供能主要集中在电力部门;太阳能与风能将主导电力供应(图7)。
3、更高的可再生能源目标是可行的
情景分析结果表明,制定比十三五规划中更高的可再生能源装机计划和非化石能源发展近中期目标(2020、2030)是可行的。
2035 年后应遵循以下开发策略:
五、低碳的能源系统
1、低碳是未来能源系统的必然选择
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对社会可持续性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和发展方式挑战。能源行业集中了中国的碳源大户,对温室气体贡献率最大,其减排路径设计与生态文明和可持续能源系统的建设目标密切相关。
低于2 °C情景就中国对《巴黎协定》中温控目标的预期贡献,设计了2050年中国碳排放总量目标,并将基年与目标年的排放差距平滑摊到中间各年,制定了2017-2050逐年排放约束(图11)。在未来,受益于再电气化的深入,工业将成为最大的减排部门;尽管电力与热力需求翻倍,但由于能源技术升级,发电与供热部门的整体排放将大幅降低。
既定政策情境中的二氧化碳减排路径速度较慢,减排量较弱,不足以实现上述的约束目标。与低于2 °C情景相比,既定政策情景中特别是发电部门的排放量更高(图12)。
2、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2050年的能源供应格局将由煤炭为主向多元化转变;低于2 °C情景中2050年的化石能源比例降至30%,既定政策情景中至45%(图13)。
六、推荐采取的行动
根据CREO 2018分析结果,推荐采取以下行动:
1、减煤减油措施
进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是中国能源转型的重中之重,建议从现在起采取以下措施:
2、将煤炭减量作为首要任务严格执行
严格执行煤炭减量化的政治目标和任务,以避免未来投资搁浅,同时削减煤炭行业的既得利益,打破原有利益格局。
3、停止新建煤电厂
尽快颁布禁令,禁止新建煤电厂。据分析表明,长期内已经不需要投资新建煤电厂,否则新进投资面临未来利润率低,无法回收投资的风险;但若煤电厂愿意以较低的利润率进入市场,则现有的电厂又将面临使用时间减少,继续弃风弃光限电的风险。
4、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再电气化控制工业煤炭消费
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减少高耗能产品对煤炭的需求;加大钢铁行业的电气化程度,推广绿色水泥生产工艺,进一步减少煤炭消费。
5、通过交通领域的全面电动化,减少燃油消费
在运输部门加大电动汽车的部署力度,逐步降低对石油的依赖。
短期内实行较高的碳排放成本,确保减排效果
实现低碳能源体系需要对能源部门实行进行严格的碳排放限额。有效的碳定价机制可以将碳排放成本纳入到电力成本之中,确保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的公平竞争,但是目前我国碳交易试点的市场碳价还不够高,不足以支撑以后的减排目标,因此至少在短期内需要进一步出台碳税以及碳交易底价政策。同时,除了电力部门以外, 还需要其他行业如工业领域推行碳市场。
6、在21世纪20年代重点部署可再生能源
分析结果显示,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的风电与光伏将得到规模化开发利用,其开发力度较之十三五大幅提高。一方面规模化发展推动了可再生能源成本快速下降,显著提升其市场竞争能力,但同时可再生能源依然处于产业发展脆弱期,需要外力助其移除发展障碍,以财政手段鼓励各方参与开发可再生能源,以下为短期内的政策行动建议:
7、明确清晰的引导政策,保障电力系统建设
在明令禁止新建煤电厂之后,需要释放明确的政策信号进一步推广可再生能源。确保电力部门改革中的关键参与方作为主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大型发电企业应顺势调整其未来发展战略,电网公司需要制定新时代下的输电方案,地方政府应该发挥更积极作用,进一步促进从煤炭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电改方案的落实,可以提供适当的市场激励,对各个利益相关方参与公平博弈至关重要。
8、消除分布式发电以及风电的行政障碍
优化项目审批手续,鼓励在负荷中心附近进行开发可再生能源。这一步需要各个部委间、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强力配合,为可再生能源进一步发展消除障碍。海上风电的申报和审批程序也同样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进一步配合和优化。